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忠實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繪就了人類發展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絢麗畫卷。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開辟的嶄新道路、承載的歷史使命、形成的文明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優勢。新的征程上,我們要更加堅定“四個自信”,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堅定道路自信,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實現路徑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漫長而崎嶇,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被納入現代世界發展大潮,但是直到新中國成立,現代化才真正上升為大變革的主流。中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歷史條件和國際發展環境完全不同于西方先發國家。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任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然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

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80多年中華民族由衰到盛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的典型特征是黨的領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趕超發展、和平崛起,其目標步驟和方式方法彰顯著社會主義的特質和優越性。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一條比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更加可行、更加優越的道路。我們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發展路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式現代化既有一定的具體性和特殊性,同時又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現代化發展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成功開辟,豐富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中國式現代化偉業取得歷史性成就雄辯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符合中國實際、植根中國國情、反映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現代化新道路。這條路子走得對、走得通,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我們要更加堅持道路自信,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邁進。

堅定理論自信,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思想武器

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探索和成功實踐,不僅順應了人類現代化的發展規律,而且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的準確稱謂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代化,走自己的路是根本立足點,社會主義是真正底色。鄧小平指出,“我們搞的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歷程,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現代化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我們黨胸懷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中國和改造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這些特征和要求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由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轉變以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雙重使命。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前進航向。

堅定制度自信,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根本保障

制度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歷史和現實都表明,10多億人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極其復雜的、群眾性的探索和創新的事業,充滿著各種風險和挑戰。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穩健前行,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確保現代化建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軌道前行的根本保證。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們黨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步走”設想。黨的十三大正式確立“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總體戰略部署,十五大和十九大再次對其進行細化和充實,先后形成“新三步走”和“兩步走”戰略安排。盡管不同歷史階段的戰略側重不同,但是都指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規劃長遠、方向一致、戰略連續、與時俱進,充分顯示了黨的領導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和獨特優勢。中國共產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擁有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一大批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上下貫通的嚴密組織體系,具備高超的統籌協調和決策執行能力,能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地組織和集聚起來,形成集中力量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合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解決溫飽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闊步踏上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始終動力充沛,整個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形式相互競爭、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體制有機結合,突破了公有和私有、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政府與市場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思維。

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偉大成就令世人矚目,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更加堅定制度自信,夯實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制度之基。

堅定文化自信,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磅礴的精神力量

堅定“四個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

中華文化強調“敬德保民”“民惟邦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患寡而患不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思想和理念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文化根脈。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彰顯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理想信念,這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邁向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動力。

今天的世界,南北發展差距依然巨大,貧困和饑餓依然嚴重,新的數字鴻溝正在形成。馬克思主義以實現“自由人聯合體”為理論宗旨,中華民族歷來講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對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彰顯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順應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大勢。中國式現代化開辟的文明發展新道路,譜寫了21世紀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篇章。

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文明復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內涵。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是文化自信的深層反映與本質體現。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要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共同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開放心態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凝聚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本網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計算及安全服務
老司机福利-歪歪漫画免费版在线观看全集-乱伦色图-麻豆视频-八戒八戒www电影网观看-小荡货公共场所h文小辣文NP